中国青年报客户端北京2月26日电(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张艺)在我国,得益于碳市场的发展,电力行业乃至全社会的减碳成本正在降低。生态环境部副部长赵英民今天在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上介绍,通过碳排放权交易,全国电力行业总体减排成本降低了约350亿元。
电力行业是我国第一大碳排放行业,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2021年7月开市,就选择以发电行业为突破口。“碳市场为企业履行减碳责任提供了更为灵活的选择,帮助电力行业实现低成本减碳。”赵英民说,随着碳排放权交易市场覆盖行业范围不断扩大,碳排放资源在全国范围内不同行业间的优化配置,将最终实现全国总的减排成本最小化。
目前,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已完成两个履约周期,覆盖年二氧化碳排放量约51亿吨,纳入重点排放单位2257家,成为全球覆盖温室气体排放量最大的碳市场。
赵英民介绍,和第一个履约周期相比,第二个履约周期的市场活跃度明显提升。截止到2023年年底,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累计成交量达到4.4亿吨,成交额约249亿元。第二个履约周期成交量比第一个履约周期增长了19%,成交额比第一个履约周期增长了89%;企业参与交易的积极性明显提升,参与交易的企业占总数的82%,比第一个履约周期上涨了近50%。
在赵英民看来,利用碳市场碳排放配额分配,将碳减排目标要求直接分解到企业,使企业成为减碳的主体,压实了企业责任,树立了“排碳有成本、减碳有收益”的低碳意识,实现了对电力行业碳排放的有效控制。
“以碳市场为核心的中国碳定价机制正在逐步形成。”赵英民说,目前,全国碳市场碳价整体呈现平稳上涨态势。由启动时的每吨48元上涨至每吨80元左右,上涨66%左右,“这为开展气候投融资、碳资产管理等碳定价活动锚定了基准价格参考,促进了气候投融资工具创新,为低碳、零碳、负碳技术投融资提供了基础支撑、资金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