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直击股东大会丨和林微纳:多措并举应对外部环境变化,研发投入强度持续提升
3.【每日收评】集微指数跌0.18%,特斯拉将于6月向Cybertruck推送自动驾驶功能
1、TCL科技在LCD领域的市场表现强劲。其中,大尺寸显示产品市场份额居全球第二;在8K超高清、高刷新、超大尺寸的高端市场份额居业内第一,其中55吋和75吋产品份额全球第一,65吋产品全球份额第二。
2、TCL科技2023年利润大幅上涨的主要驱动力来源于面板业务亏损大幅收窄,面板业务毛利率大幅回温。
3、中国大陆面板厂在LCD电视面板领域的市占率遥遥领先,产能集中度高,LCD面板竞争格局从“日韩领先,中国台湾赶超”到“中国大陆主导”转变,龙头厂商估值或会得到重构。
2023年,全球显示终端需求依然低迷,并呈现季节性波动,但电视面板大尺寸化趋势带动面积需求逐步增长,供给端日益优化的竞争格局及按需生产的经营策略也在推动行业健康良性发展,大尺寸面板价格呈现旺季显著修复,淡季小幅回落的趋势。中尺寸面板价格低位企稳,小尺寸面板价格在下半年出现结构性涨价。
多家行业机构监测数据显示,近期,TV面板上涨势头依旧,截至2024年4月中旬,各尺寸电视面板价格继续温和上涨,涨幅普遍在1-5美元之间,且尺寸越大,涨幅越明显。
此前,部分市场人士曾一度担心因春节后行业稼动率回升,面板价格将面临较大压力。但是,结合CINNO调研数据来看,3月全球G8.5、G8.6 LCD产线产线%的高位水平,并同时预测Q2国内TFT-LCD面板厂平均稼动率还将环比增长约7个百分点,受益于终端需求的复苏,TV面板价格依旧保持温和上涨之势。
在供给方面,根据RUNTO数据显示,今年2月份,中国大陆面板厂在全球市场的出货量份额达到63.5%。而随着LGD广州8.5代LCD工厂4月底拍卖招标以及日本JDI、夏普等厂商收缩LCD业务,中国内地面板厂在LCD面板领域的市场份额也势必会得到进一步提升。
因此,经过长达一年多的调整,如今面板行业的整体供需局面或许已经进入到良性有序的新周期,在LCD TV面板领域颇具优势的TCL科技有望进一步享受产业回暖红利。
TCL集团创立于1981年,2004年1月在深交所主板上市。2004年,TCL科技并购法国汤姆逊彩电业务和阿尔卡特手机业务,使TCL快速进入欧美高端市场;2009年,TCL科技投资245亿建设华星光电8.5代线液晶面板工厂,实现从传统制造向高科技制造企业的转型,打破中国在面板领域的对外依赖;2020年,TCL科技收购天津中环集团,开辟了半导体光伏与半导体材料的新赛道,并于同年注册了TCL微芯半导体技术公司,实现了TCL在半导体显示行业纵向延伸和横向整合;2020年12月,TCL科技收购茂佳国际,加强在显示产业布局,协助TCL华星完成对下游客户“面板+整机”一体化交付需求;此外,TCL科技通过与日本JOLED的合作以及并购苏州三星电子液晶显示科技有限公司股权,完成在新型显示领域的投资布局,加强公司在OLED领域的技术和市场地位。
当前,TCL华星在深圳、武汉、惠州、苏州、广州以及印度等地布局,具有9条面板生产线大模组基地,覆盖大、中、小各类显示面板生产;TCL中环业务覆盖光伏材料、光伏电池、高效叠瓦组件等领域,光伏硅片外销市占率全球第一。
李东生是TCL科技实际控制人,截至2024Q1持有公司6.73%的股权。李东生自1982年参与创立TCL以来,长期担任公司的关键管理职位,包括TCL通讯设备有限公司总经理、TCL电子集团总经理,以及1996年起担任TCL集团董事长、CEO,拥有丰富的科技制造业管理经验,领导TCL从初创企业发展为全球化产业集团。
从TV市场来看,由于空间限制,60-70英寸是未来可能最大的主流尺寸,超大尺寸市场规模仍然较小。并且,显示面板生产环节繁琐,所需设备众多,比如曝光机、清洗设备、刻蚀设备、显影设备、检测设备等。
对于面板切割,切割片数不同基板利用率也会不一样,切割比存在一个最佳经济值。以7代线代线为例,假设两条产品线代线块面板而且基板利用率只有大约64%,而10.5代线块面板且基板利用率超过 80%。
据产业链消息,一条10代LCD的生产线亿元以上,其中设备成本在总投资成本的占比将近70%。因此,后进入者很难复制新线体高投资模式赶超市场头部厂商,反而由于设备折旧摊销大形成后发劣势。
TCL科技作为全球半导体显示龙头企业,也是国内显示领域自主建线先锋,通过“双子星”产线布局发挥聚合效应,以内生增长及外延式并购持续扩充产能:通过2条8.5代线建设,TCL华星在TV面板领域站稳脚跟;随后以2条6代线顺利切入小尺寸面板,出货份额现已超10%。
随后几年,TCL科技又通过2条11代线产线的并购进一步扩张大尺寸产能,确立了全球大尺寸面板的领先地位;2021年公司投建面向高附加值IT、商显等中尺寸产品的T9产线,加快全尺寸战略布局;此后,TCL华星通过扩充自建模组产能并收购茂佳科技及三星模组厂,进一步提升公司在价值链上的地位与盈利能力。
TCL科技在显示面板领域的下游主要客户包括多家知名的电子产品制造商。客户涵盖了电视、显示器、手机等多个消费电子领域,客户涵盖TCL电子、三星、小米、海信、华为、LTPS手机面板客户、新能源汽车制造商、IT产品制造商等。
目前,TCL科技在LCD领域的市场表现强劲。TCL科技在大尺寸显示产品市场份额居全球第二,并持续提升;在8K超高清、高刷新、超大尺寸的高端市场份额居业内第一,其中55吋和75吋产品份额全球第一,65吋产品全球份额第二;交互白板、数字标牌、拼接屏等商显产品份额居全球前三。
小尺寸领域,以LTPS和柔性OLED产线组合定位中高端市场,份额也正在逐步提升。T3产线LTPS手机面板出货量全球第三,自主开发的1512 PPIMini-led LCD-VR屏实现量产出货;T4柔性OLED产线稼动率和出货量快速提升,2023Q4柔性OLED手机面板出货量提升至全球第四,产品和客户结构大幅优化,导入多家品牌客户;公司柔性OLED的折叠、LTPO、Pol-Less等新技术达到行业领先水准,高端产品占比持续提升。
TCL科技目前主要在小尺寸OLED领域发力,其在武汉已布局柔性OLED 6代线万片。虽然,TCL科技规划于武汉投建一条5.5代印刷OLED实验线,目前正在进行产线设备搬入、安装与调试工作,预计2024年内可实现小批量量产;但TCL科技管理层仍表示,“我们会基于这条实验线审慎推动印刷OLED产业化进程,对于进一步资本开支和新的产线,公司目前没有计划”。
因此,TCL科技高层透露,显示业务的后续资本开支仍然主要集中在T9产线部分产能建设,属于规划内资本开支,对于新产线公司目前没有投资计划,总体资本开支未来呈现下降趋势。
行业周知,6代线OLED基本满足手机需求之后,随着需求端应用拓展的趋势叠加供给端提高生产效率的动力,OLED也会和过去的LCD一样逐步走向高世代线,但由于OLED高世代线涉及天量资金、技术路线、产品成熟度等多个影响因素,需要更多的时间去评估,就是所谓的“时机”。
1、投资8代OLED面板产线的金额巨大,面板厂要获得地方政府的资金支持,才有机会启动项目;
2、当前8代OLED面板产线的关键设备—蒸镀机的产能紧张并且价格高昂,即便现在跟厂商预订,拿到订单也得等上好几年才能采购到设备。
3、尽管苹果后续会将笔记本和平板电脑转换成OLED面板,但消费者是否为高价格买单仍然需要市场的检验。
当前行业头部面板厂商几乎都在面向IT的OLED高世代线+OLED面板线或许只是时间问题。去年4月三星显示宣布投资215亿元建设IT用的8.6代OLED面板生产线,通过将LCD工厂改造为IT用的8.6代OLED产线年实现量产;京东方于去年11月宣布,拟在成都高新区制定的投资平台投资建设第8.6代AMOLED生产线亿元,这也是本土面板厂的第一条高世代OLED面板线。然而,随着高世代OLED屏市场普及率和经济效益能力的显现,TCL科技或许会在不久的将来也在此领域进行产线布局。
财务方面,2023年,TCL科技实现营收1,743.67亿元,同比增长4.69%,净利润47.81亿元,同比增长167.37%,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22.15亿元,同比增长747.60%,实现经营现金流净额253.15亿元。TCL科技营收2023年整体虽然表现为滞涨,但是利润相比2022年却显著提升。
TCL科技2023年和2024Q1实现营收和净利润双增,主要得益于半导体显示行业供需关系好转,大尺寸面板价格稳定上涨。2023年半导体显示业务实现营业收入836.55亿元,同比增长27.26%,净利润-0.07亿元,同比减亏76.18亿元,其中第三季度扭亏为盈,第四季度继续达成较好盈利,2023年下半年共实现盈利34.41亿元;新能源光伏及其它硅材料业务受到行业供需失衡影响,产品价格出现下跌,报告期内,TCL中环实现营业收入591.46亿元,净利润38.99亿元,同比减少44.88%。因此,TCL科技财务指标转暖,主要得益于面板业务亏损在大幅收窄。
利润率方面,TCL科技半导体显示业务盈利能力和面板价格强相关,呈现周期波动的特点。TCL科技在2022年、2023年以及24Q1的销售毛利率分别为8.78%、14.68%、11.53%。其中,面板业务的毛利率实现了大幅提升,从2022年的0.87%提升至2023年的14.68%,对公司综合毛利率表现具有大幅提振。这进一步佐证,在面板方面,TCL科技大尺寸面板依然在稳定上涨的周期,中小尺寸稳中有进。
现金流及资产端,TCL科技2023年整体现金收入比为0.84,同比上升0.05个百分点;经营性净现金流净额为253.15亿元,同比上升37.38%,回款能力增强,整体运营能力稳定;总资产为3828.59亿元,同比增加6.35%;股东分红恢复,2023年公司拟以扣减回购库存股后的总股本187.79亿股为基数,向全体股东每10股派发现金红利0.8元,派发现金红利15.02亿元。
面板是一个周期性特别强的行业,上一轮行情自2019年11月启动,到2020年3月开始下跌,而后从6月一直上涨至2021年7月。其中,具有代表性的32吋面板价格从低点的31美元快速飙升至89美元,涨幅达175%。随后面板价格伴随产能释放一路下行,到2022年Q3,32/43/55/65寸面板价格已经全线美元。
在此背景下,全球面板厂商开始保价,从2022年Q3严控成本。根据CINNO数据,全球面板厂稼动率在2022年9月降至60%以下。面板厂商通过控制产能和稼动率来适应市场需求的变化,减少产量来避免亏损的进一步扩大。
进入2023年,控产效果显现,根据产业链消息,面板厂库存水位从高峰时的2.6周下降至当前的1.5周。与此同时,全球面板厂稼动率也从去年10月以来提升达80%左右。
另一方面,根据Omdia的最新预测报告,全球OLED显示器面板随着成本下降,出货量也正处于爆发时刻。2023年,OLED显示器的出货量大幅增长,同比激增415%。Omdia预测,增长势头将继续保持,在行业领导者Samsung Display和LG Display的推动下,2024年OLED面板出货将同比增长123%,达到184万台。
面板属于资本密集型产业,高强度的资本开支让日韩厂商根本无法消化,在与大陆企业的竞争中逐步步入下风。上一轮周期下行时,亏损严重的日韩厂商加速退出,三星显示2022年6月完全放弃LCD面板业务,LGD也停止韩国本土LCD电视面板产线年,LCD产能出清仍在加速进行。JDI宣布将在2025年3月前停止日本工厂LCD面板生产;夏普旗下SDP在2023年6月停产;台企友达也于近日表示,将关闭台南C5D、C6C厂产线。
这些产能出清的动作体现了全球LCD面板行业的竞争格局正在发生变化,同时,随着中国大陆面板厂在LCD电视面板领域的市占率遥遥领先,产能集中度高,LCD面板竞争格局从“日韩领先,中国台湾赶超”到“中国大陆主导”转变。
未来随着面板尺寸继续提升,高世代产线的重要性也越来越大。目前全球共有5条10.5代线,其中四条掌握在中国大陆企业手中,LCD和OLED领域的统治权或将逐步落入中国本土企业的手中。
5月16日下午,苏州和林微纳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证券代码:688661,证券简称:和林微纳)召开 2023 年年度股东大会,就《关于〈2023年度董事会工作报告〉的议案》《关于2023 年度监事会工作报告的议案》 《关于2023 年度财务决算报告的议案》 《关于2023 年度利润分配预案的议案》 《关于2023 年年度报告及摘要的议案》 等进行审议和投票。
爱集微作为和林微纳机构股东参加此次股东大会并对议案投赞成票,同时就“业绩表现、探针业务布局、研发技术人员构成”等话题与和林微纳董事长、总经理骆兴顺作沟通交流。
和林微纳是一家专注微型精密制造的企业,主要从事微型精密电子零组件和元器件的研发、设计、生产和销售,主要产品是半导体芯片测试探针系列产品及微机电(MEMS)精微电子零组件。
2023年,和林微纳实现营业收入28,574.83万元,较上年同期减少0.93%;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2,093.91万元,较上年同期减少154.92%;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3,553.05 万元,较上年同期减少245.6%。
和林微纳2023年年度报告指出,报告期内,受全球经济增速下行和整体宏观经济及半导体周期变化等因素影响,消费电子等终端市场景气度及需求下降,行业竞争加剧。面临艰难的外部环境,公司多措并举,
,导致公司研发费用及经营成本有所增加,从而引起净利润的下滑。研发投入方面,2023年和林微纳研发投入为7,216.86万元,同比提升34.11%,研发技术人员同比增加 20.29%。
,主要是聘用的研发人员人数以及支付研发人员的薪酬增加,现有产品改进及工艺开发以及新产品 及新工艺开发,研发测试等服务费增加。
强调:“人才不是成本,人才是资产、是投资。”据悉,和林微纳已陆续在美国、日本、瑞士、新加坡、菲律宾等布局建设营销、研发或制造基地,支撑其海外业务拓展及技术创新研发需求。
骆兴顺现场指出,和林微纳既注重基础工艺的夯实,又注重外部人才的引进,以为全球化业务布局提供支撑。
此外,和林微纳年报指出,2023年市场需求疲软导致全行业库存高企,销库存成为行业核心任务。2023年半导体芯片库存量(467万个)库存量比上年减少26.36%
在芯片测试过程中,探针用于连接测试机与芯片来来检测芯片的导通、电流、功能和老化等性能指标,其品质的优劣对芯片的测试效果、生产效率以及生产成本控制都有着重要的影响,是半导体封装与检测中需要使用的重要耗材。
据介绍,在半导体芯片测试探针领域,和林微纳已经成为了众多国际知名芯片及半导体封测厂商的探针供应商,是国内同行业中竞争实力较强的企业之一。
和林微纳2023年年度报告显示,积极布局高端测试探针,探针领域新品迭出。和林微纳已发布了直径30μm的线针,该产品可以根据客户的测试环境要求定制,同时也经过了市场头部客户的验证,性能可以达到日本和韩国同等规格产品的技术要求。和林微纳将持续推出新产品,不断拓宽产品线以适应市场需求。
此外,和林微纳年报披露了其核心技术与研发进展,其中包括,在QFN(方形扁平无引脚)封装芯片测试探针和基座技术方面,产品的使用寿命由原来的15万次提高到20万次,将原来的可实现30GHz提高到40GHz高频率工作环境下测试电信号的插损小于1dB;在测试高速GPU芯片的同轴探针技术方面,将原来的可实现60GHz提高到70GHz带宽频率工作环境下测试电信号的插损小1dB。
和林微纳已进入英伟达供应链。从发展战略角度来看,和林微纳年报披露,在继续保持MEMS精微屏蔽罩及现有半导体测试探针产品优势的同时,公司成功针对半导体基板测试线针(替代进口)半导体前道晶圆测试探针卡,后道测试界面连接系统方案,机器人微型精密传动系统和微型精密手机光学零组件的布局,并在上述环节完成了小批量和批量交货。
5月16日,沪指涨0.08%,深证成指涨0.21%,创业板指涨0.29%。成交额接近8500亿,房地产服务、房地产开发、装修建材、装修装饰、水泥建材等地产链走强,航运、小金属、贵金属跌幅居前。
半导体板块表现一般。集微网从电子元件、材料、设备、设计、制造、IDM、封测、分销等领域选取了117家半导体公司。其中,74家公司市值上涨,联瑞新材、寒武纪、光迅科技等公司市值领涨;42家公司市值下跌,st华微、中颖电子、兆易创新等公司市值下跌。
国泰君安研报指出,2024年通信行业整体估值水平回到2016年以来的较高。通信历来是ICT技术创新的最前沿,这一轮AI带来的全球趋势也不例外。国泰君安认为,AI带来算力高景气已经形成市场一致预期,后续要持续跟进AI赛道交付和业绩兑现度,推荐板块为光模块;此外,大部分通信制造业迎来需求回暖,尤其是以出海为导向的物联网模组、控制器、电力信息化等,估值显著低于已经形成高景气的热门赛道,是估值洼地。
FAANMG六大科技股中,微软收涨近1.8%,苹果收涨1.2%,Alphabet收涨1.1%,Meta收涨近2.1%,亚马逊收跌近0.6%,奈飞收盘微跌。
热门中概股方面,造车新势力大多继续下跌,蔚来汽车跌近8%,极氪和小鹏汽车跌3.5%,理想汽车跌1.8%,小米粉单涨超1%。其他个股中,阿里巴巴涨近1.9%,拼多多涨近1.9%,百度、B站涨超1%、京东涨0.8%,腾讯粉单早盘跌约1%,网易涨逾0.1%。
天赐材料——5月15日,合纵科技发布公告称,控股公司湖南雅城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持有贵州雅友新材料有限公司55%股权,为贵州雅友控股股东。
威孚高科——5月15日,威孚高科发布公告称,为把握汽车智能化发展趋势,加速智能感知业务的商业化进程,进一步打造公司毫米波雷达领域的核心竞争力,实现业务的快速增长和可持续发展,公司拟与博原私募、J基金、新勤投资和A合伙企业共同投资3.5亿元设立无锡威孚智行感知科技有限公司。
思泉新材——5月15日,思泉新材发布公告称,为有效实施全球化战略布局,满足海外业务拓展需求,同意公司通过下属全资子公司香港思泉新材有限公司出资设立全资孙公司越南思泉新材有限公司并投资建设散热产品项目,计划投资总额为3500万美元,用于购买土地、厂房建设与装修、购建固定资产、运营资金等。
其他台积电——SK海力士与台积电已敲定下一代HBM的合作量产计划。台积电将负责基础芯片前端工艺(FEOL)、后续布线工艺(BEOL)等,晶圆测试和HBM堆叠将由SK海力士进行。这意味着传统的前端制程将由台积电负责,后续制程将由SK海力士处理。
特斯拉——特斯拉将在“6月下旬”开始向Cybertruck推送自动驾驶功能,Cybertruck将获得 v12.5版本的FSD功能。对于特斯拉来说,在Cybertruck上启用FSD功能将是一次重大考验,因为它是该功能首次应用于这种车型。
集微网观察和统计了中国“芯”上市公司过去一段时间在A股的整体表现,并参考了公司的资产总额和营收规模,从118家集微网半导体企业样本库中选取了30家企业作为集微指数的成份股。
样本库涵盖了电子元件、材料、设备、设计、制造、IDM、封装与测试、分销等半导体领域的各个方面。
【每日收评】作为长期专题栏目,将持续关注中国“芯”上市公司动态,欢迎读者爆料交流!
5月12日,季华恒一官微披露近日在A轮融资中迎来重要里程碑,吸引了优山资本的领投,并同时获得季华璀璨(佛山)投资有限公司的投资。
据悉,季华恒一(佛山)半导体科技有限公司脱胎于科研机构季华实验室,由国家特聘专家、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等领军人才牵头,集聚了一支以研究员、博士等为核心的半导体技术研发和管理团队。
成立于2021年,专注于宽禁带半导体和新能源领域的半导体装备产业化,着力于开发满足高良率、稳定生产需求的SiC高温外延生长系统、高温离子注入系统、高温氧化与激活系统、快速退火系统等装备。季华恒一官方消息指出,此次融资的成功对于公司而言,无疑是如虎添翼。公司将借助投资方的资金支持和市场资源,进一步加强技术研发和产品创新,积极拓展国内外市场,提升服务质量和客户满意度。
5月16日,百度集团今日发布截至3月31日的2024年第一季度财报。数据显示,公司该季度总营收315亿元,同比增长1%;净利润70.11亿元,同比增长22%。
其中,百度核心收入为238亿元,同比增长4%;在线%,及非在线%,主要由智能云业务带动;爱奇艺收入为79亿元,同比减少5%。
相关数据还显示,截至4月中旬,百度飞桨开发者社区的开发者数量增长至1300万;萝卜快跑一季度提供乘车服务约82.6万次,同比增长25%,截至4月19日累计提供乘车服务超600万次;今年3月,百度App月活用户达6.76亿,同比增长3%。
百度联合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李彦宏表示,百度核心业务的在线营销收入保持稳定,对人工智能技术栈的端到端优化,继续推动了本季度智能云收入的增长。随着中国生成式AI的新时代展开,文心等基础模型将充当相关基础设施,融入人们生活的各个层面。
5月16日下午,苏州纳芯微电子股份有限公司(证券代码:688052,证券简称:纳芯微)召开2023年年度股东大会,就《关于公司2023 年度董事会工作报告的议案》《关于公司2023年度监事会工作报告的议案》《关于公司2023年年度报告及其摘要的议案》等进行审议和投票。
爱集微作为纳芯微机构股东参加此次股东大会,并对议案投赞成票,同时就“业绩表现、库存现状、产业趋势”等话题与董秘姜超尚作沟通交流。
纳芯微2023年年度报告显示,报告期内,营业收入13.11亿元,同比下降21.52%;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3.05亿元,同比下降221.85%;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为-3.93亿元,同比下降332.08%。
可喜的一面是,得益于汽车电子领域整体需求稳健增长和2023年消费电子领域的景气度改善较为明显,纳芯微销售量呈现增长:报告期内汽车电子领域出货量达1.64亿颗,该领域收入占比30.95%,较上年提升约7.82个百分点,并在车身电子、汽车智慧照明、新能源汽车热管理等领域实现市场突破xk星空体育。
1.66亿元、7.05亿元、4.28亿元,同比分别变化49.18%、-32.55%、-16.08%。传感器产品是当中唯一的正增长,“主要系磁传感器新产品导入客户端进展顺利,从去年开始进行放量”,这与汽车电子市场的蓬勃发展有所联系——纳芯微2023年度研发费用5.21亿元,同比增长29.17%。其中,在磁传感器方向,推出符合汽车电子应用的磁线性电流传感器,广泛应用于汽车主驱电机电流检测场景;推出0.27mohm低导通阻抗、抗浪涌电流20kA的大电流集成式电流传感器,已大规模发货。而从“产销量情况分析表”看,纳芯微库存量也较高。传感器、信号链、电源管理三大产品库存量分别为5655.77万颗、37913.73万颗、16220.95万颗,同比分别增加23.39%、18.10%、82.15%,生产量均超销售量。
姜超尚表示:“由于去年国内需求较弱,导致了库存的问题,我们很快进行了供应端的管理。目前随着市场需求的逐步上升,已经消化了一部分库存。”
就净利润下滑,纳芯微归纳了四项原因:1、受整体宏观经济以及市场竞争加剧的影响,产品售价承压,毛利率有所下降;2、工业市场和光伏、储能市场仍处于去库存和逐步恢复阶段(泛能源领域收入占比59.52%,同比下降约10.17%);3、多方面持续的资源投入,致使销售费用、管理费用、研发费用持续上升;4、上市后实施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等影响。
。2023年,纳芯微实施了新一期的股权激励计划,关于股权激励目标,外界出现不同的声音。姜超尚回应:“2023年的市场经历了非常复杂的变化,为了激励团队,我们设置了一个相对有挑战性的目标,并且也取得了不错的结果。我们今年仍然定下了营收不低于23亿元的目标,外界也很关心如何达成,目前公司内部正通过一系列的努力来实现。”
需要警惕的是,纳芯微2024年第一季度实现营收3.62亿元,同比下滑23.04%;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50亿元,同比下滑9677.28%,大力提升业绩已成为纳芯微的当务之急。
2013年,纳芯微成立;2022年4月,登陆上海证券交易所科创板,是我国高性能高可靠性模拟及混合信号芯片公司,其产品广泛应用于汽车、泛能源及消费电子领域,目前可提供1800余款可供销售的产品型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