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

萍乡市玖航汽车销售有限公司 > 新闻动态

天津市政府新闻办召开推动京星空xk体育官网津冀协同发展走深走实系列新闻发布会 首场聚焦科技创新协同

发布时间:2024-04-30 浏览次数:

  4月28日下午,天津市政府新闻办召开“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走深走实”系列新闻发布会,第一场聚焦科技创新协同。市科技局局长朱玉兵、南开区副区长李静、宝坻区副区长王浩、滨海新区科技局局长刘朱岩介绍“深化京津冀科技创新协同,奋力打造科技创新高地,在发展新质生产力上善作善成”有关情况,回答媒体所关心的问题。

  京津冀创新协同是深入落实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的重要着力点,是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应有之义。全市科技部门深入贯彻习关于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重要讲话精神,认真落实京津冀三地党政主要领导座谈会工作部署,持续推动京津冀创新协同走深走实。

  一是建立多层面合作机制。天津市与科技部召开了部市工作会商会议,与中国工程院、北京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等签署了战略合作框架协议,成立了京津冀协同发展科技创新协同专题工作组,组建了京津冀国家高新区联盟。

  二是打造科技协同创新平台。获批组建17家全国重点实验室,实现历史性突破,其中联合北京、河北单位共同建设6家。积极推进京津冀国家技术创新中心建设,天津中心与京津冀国家技术创新中心差异化共建8家技术创新平台。中国医学科学院天津医学健康研究院、北京纳通骨科生产基地等一批重大项目开工建设。

  三是促成科技成果来津转化。天开园、滨海—中关村科技园、宝坻京津中关村科技城等协同创新载体加快建设,截至目前,天开园已入驻北京企业128家、河北企业78家。京津冀三地成果网实现融通汇聚,近9000项成果对天津市企业开放共享,2023年天津市吸纳来自北京的技术合同额152亿元,同比增长了84.7%。

  四是推动科研协同攻关和资源开放共享。三地联合组织京津冀基础研究合作专项40项,组织协同创新项目、院市合作项目68项。建成大型科研仪器开放共享平台,全市3766台(套)大型仪器与京、冀地区实现共享,京、冀地区2.18万台(套)大型仪器向天津市开放服务。

  下一步,我们将以京津冀协同发展十周年为新的起点,采取更加务实精准的举措,持续拓展创新协同的深度和广度,在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上奋勇争先、善作善成。主要抓好四个方面工作:

  把主动融入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作为京津冀创新协同的发力方向,持续深化部市、院市、校市、企市合作,大力引进重点平台、重大项目、高端人才等创新资源。聚焦元素有机化学、化学工程等领域创建全国重点实验室,争取全市总量突破20家。发挥好中国医学科学院天津医学健康研究院的“桥头堡”作用,争取中国医学科学院动物研究所、病原研究所、药物研究所等创新资源在津布局。

  二是强化关键技术协同攻关。一方面,强化基础星空体育手机版研究合作。坚持从制约产业发展的关键问题中凝练基础科学问题,通过实施京津冀基础研究合作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区域联合基金专项等,吸引和集聚高水平科研力量联合攻关,促进基础研究、应用基础研究与产业发展相互融通。另一方面,强化关键技术攻关。去年,我们围绕12条重点产业链,组建了20家创新联合体,其中,联合京、冀两地资源共建的有16家。通过组建创新联合体,调动产学研各方面力量,开展跨区域、跨领域融合创新,比如,曙光公司联合中科院计算所等19家京津企业、高校、院所组建“先进计算处理器与算力网络创新联合体”,聚焦通用芯片、算力开展联合攻关。近日,该联合体参与发起在津举办首届超算互联网峰会,推动国家超算互联网平台上线运行。类似的创新联合体,今年我们还要再星空体育手机版组建10家。

  三是大力推进区域内科技成果转化。一方面,依托天津科技资源和制造业配套优势,聚力打造区域科技成果转化中心,持续拓展成果转化的机制和渠道,探索“北京研发、天津转化”协作模式。另一方面,发挥市场化的科技服务对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的独特作用,通过政策的支持和市场化的机制,持续导入京冀地区的概念验证、检验检测、知识产权服务、成果孵化等方面的科创资源,强化科技服务业“大协同”。同时,加强天开园、滨海—中关村科技园、宝坻京津中关村科技城等科创载体建设,全力打造“类中关村”创新生态。昨天,在中关村论坛上,三地共同举办了“京津冀协同创新与高质量发展”平行论坛,发布了“京津冀科技成果供给与需求清单”“京津冀协同创新应用场景”,将有力提升区域内科技成果转化效率和比重。

  四是协同推进京津冀国家技术创新中心建设。近期,三地正在研究制定协同推进京津冀国家技术创新中心提质增效的行动方案,按照“目标一致、平台共建、机制统一、协同发展”的原则,聚焦区域差异化平台打造、关键核心技术研发、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等重点内容,建体系、提能力、聚资源、出成效,努力将京津冀国家技术创新中心打造成为京津冀协同创新的战略节点和重要动力源。

  记者提问一:下个月,天开园开园运行就满一年了。请问天开园建设运行情况怎么样?在深化京津冀协同创新中发挥怎样的作用?下一步,有哪些工作举措?

  朱玉兵介绍:建设天开园是天津市委、市政府深入落实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的重要举措。去年5月18日开园以来,我们统筹推进“一核两翼多点”发展布局,制定出台34条专属支持政策,打造“政务、科创、金融、商务、知识”高品质服务体系,引入科技和金融服务机构225家,兑现政策资金2.36亿元,目前园区注册企业已经超过1600家,企业累计获得投资、贷款达到3.33亿元,一批科技含量高、创新能力强、发展潜力大的优质企业在天开园落地生根、拔节生长。天开园已经成为天津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阵地。

  一年来,天开园持续深化与北京、河北的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企业等创新主体的对接合作,加大优质项目招引力度,加速科技成果转化和科技企业孵化。刚才我也提到,天开园的新增注册企业中,北京来源企业128家、河北来源企业78家,京、冀两地来源企业占比达到了12%。天开园已成为京津冀三地创业者投资兴业的新沃土,京津冀三地创新协同之路正越走越宽。下一步,我们将认真落实市委、市政府工作部署,锚定科技创新策源地、科研成果孵化器、科创服务生态圈的功能定位,善建善营,善作善成,推动天开园建设提质增效,成为京津冀地区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创新高地。

  一是在“一核两翼多点”统筹上下功夫。天开园管委会将加强对天开园“一核”“两翼”“多点”发展统筹,协同相关区建强“两翼”“多点”运行管理机构,有序强化核心区创新策源服务功能,以及拓展区的成果转化、基础配套功能,增强园区整体协同联动发展。

  二是在服务保障能力提升上下功夫。在持续做好政务、科创、金融、商务、知识等服务的基础上,研究出台天开园支持政策2.0版,上线运行智慧园区服务平台,建立天开服务能力地图,大力引育技术和商业验证、小试中试、检验检测等市场化的科技服务业,最大限度地为园区企业发展赋能添力。同时,年内推动天开园发展条例出台。

  三是在企业发展提质增效上下功夫。坚持“质”“量”并重,在培育企业增量的基础上,在市场拓展、产业对接、融资服务等方面加大对企业的支持力度,全面提升企业发展质量。同时,建立入园企业“优胜劣汰”机制,实现动态调整。今年,天开园注册企业要达到2000家,培育具有上市潜力的企业20家。

  四是在创新创业氛围营造上下功夫。去年,天开园围绕创新创业主题,举办了300余场赛事、讲堂、论坛、路演等活动,营造了浓厚的科创氛围。接下来,我们将结合园区企业需求,策划一系列有影响的主题活动,为创业者启发思想、激发灵感、促成合作提供机会和平台。同时,在园区企业、机构、创业者中选树一批典型,进行广泛宣传,形成示范带动效应。

  五是在深化京津冀创新协同上下功夫。加强与中关村等国内先进园区的交流合作,促进跨区域的信息共享、技术合作、产业互动和市场对接,加速聚集各类创新资源。加快筹建天开园北京基地,配备专门力量,常态化对接北京创新资源。深化与北大、清华、北航、北理工、北科大等高校的对接合作,搭建成果转化绿色通道,吸引更多优质成果落地天开园。希望大家一如既往地关心关注天开园的建设发展,欢迎更多京津冀及其他地区的优质项目入驻天开园,为天津的高质量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活力。

  记者提问二:滨海新区去年发布了滨城科创区建设方案,着力推动京津冀科技创新协同主阵地建设,请介绍一下打造科创区方面的进展情况和下一步举措。

  刘朱岩介绍:2023年,滨海新区印发《滨城科创区建设方案》,提出高标准建设滨城科创区,构建“一核一区一带N园”空间布局,重点围绕“一核”滨海—中关村科技园、“一区”华苑科技园,着力打造滨城京津冀科技创新协同主阵地。

  目前,滨海—中关村科技园,企业总数已超5000家,税收超12亿元,为千余项北京科技成果提供应用场景支持,北理工、中技所、辽石化大学、渤海大学等创新平台集聚落地,华苑科技园集聚全市约17%的高新技术企业、科技领军企业和27%的科技型上市企业,已形成信创、新能源为代表的高端产业集群,正在建设未来产业创新高地,并纳入天开高教科创园“多点”布局,为园区承载更多京津冀创新资源提供新空间、新路径。

  一是重点建强“一核一区”。打造滨海新区京津冀协同发展桥头堡和主阵地,高水平建设M0新型产业用地,打造优质新型研发机构,积极有序错位承接北京科创资源。多措并举支持华苑科技园更好融入天开高教科创园建设,推进“投贷联动”“孵化+投资”等一系列改革创新举措。

  二是辐射带动“一带N园”。“一核一区”双向驱动“一带”,推动“一带”加强经开区为主的制造创新、提升保税区为主的自贸创新、加快高新区为主的科技创新,形成融合发展格局;多措并举推动“N园”高质量发展,精准补齐科技服务机构,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重点支持领军企业牵头组建创新联合体;实施强链工程,打造有主题、有灵魂的未来产业集聚区。

  三是营造良好创新生态。加强与北京中关村、怀柔、丰台等科技创新协同联动,加快14个重大创新平台成果产业化,建强数字科创服务平台和展交中心,主动融入京津冀国家技术创新中心在津布局的“1+5+2”体系建设(注:“1”指天津分中心,新区有清华电子院、信创海河实验室、细胞生态海河实验室等3家单位纳入“5”实验室体系,新奥天津承接颠覆性创新项目纳入“2”创新中心体系)。为全市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大动能,为新时代美丽“滨城”建设注入澎湃动力、增添强劲活力,为天津市高质量发展做出“滨海之为”。

  记者提问三:南开区作为中心城区,具有独特的科教资源禀赋优势,请介绍一下,下一步在科技协同创新方面有哪些实在的招法?

  李静介绍:近年来,南开区举全区之力深耕京津冀协同发展,我们建立工作专班、制定任务目标,构建了“以资源促项目,以项目引强企”的良好格局。2021年至2023年连续三年在全市疏非招引绩效考评中位列全市前列、中心城区第一,累计引进43家央企分支机构及586家新动能企业落户,并积极推动与京冀地区在人才、医疗等民生领域持续加强联动融合,各项任务均成效显著。

  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要自觉打破“一亩三分地”的思维定式,在协同发展中找准南开定位,走出一条科技协同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的路子,主要从三方面发力:

  一是加强与海淀区战略合作。作为以科技创新为主导的中心城区,我们要加大与自身定位相似的海淀区对接力度,全面深化战略合作,共同研究了4方面12个具体事项,学习借鉴海淀打造创新创业生态的先进经验,主动对接优质资源,推动天开高教科创园核心区与中关村互促共进,加快垂直领域大模型展示平台落地,加强海河实验室等重点实验室、科研机构与海淀各类重大科创平台合作交流,推动两地大学科技园深化战略合作,打通两地科技金融发展渠道,让更多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从而提升全区发展质效。

  二是加强与央企的务实合作。年初我们在市驻京办举办了新春招商推介会,4月中旬举办了“海淀企业南开行”活动,一季度引入中铁建电气化局第三工程天津分公司、中科文化有限公司、嘉隅尚品有限公司3家央企分支机构。我们将继续盯住国家部委、大院大所,主动争资金、争项目,积极申请未来产业园建设专项资金、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试点等,利用好政策导向为引聚资源争取更多支撑。我们也要服务好中铁建、中铁物等重点央企,推动航天科工、中电科等创新业务板块加速落地,系统谋划产业链配套布局、上下游延伸。

  三是加强与校友资源、部属高校的合作。充分发挥校友会交流合作桥梁纽带作用,紧盯天南大校友在京的企业,做好与天南大高校服务对接,吸引校友回南开发展。发挥天开高教科创园核心区、大学科技园、博士创业园等创新平台引聚作用,探索建立与北大、清华等部属高校产业研发机构、科研机构通道,让更多科技成果到南开转化。

  记者提问四:北京中关村的快速发展得益于构建了良好的产业生态,京津中关村科技城作为北京中关村首个京外重资产项目,在打造类中关村产业生态方面有哪些举措?

  王浩介绍:众所周知,北京中关村一直都是中国最具科创活力的科创高地,这也得益于中关村产业生态体系的搭建。京津中关村科技城作为北京中关村在京外第一个重资产投资的项目,确实像刚才这位记者所说,在打造和引入类中关村产业生态体系上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我们主要是围绕3个方面打造类中关村产业生态体系。

  第一个方面是我们要建强十大服务平台,北京中关村推出了5大类20大项203个小项的集成服务包,我们把这些服务的具体内容都移植到了京津中关村科技城的十大服务平台上,着力打造金融超市、人力资源服务平台、创新孵化平台等10大平台,为企业提供金融服务、人力资源服务、创新孵化等从成长到壮大的全过程的服务体系。截至现在,我们已经汇集了北京中关村的创新生态服务体系,前不久刚刚引进了北京中关村的知识产权服务体系、概念验证服务体系,同时我们汇聚了政务审批服务200余项、三方咨询服务100余项、人力资源服务50余项,为企业的发展提供了坚定的支撑。

  第二个方面是我们不断完善配套设施,北京中关村的发展一直坚持以人聚产的发展理念,服务好优秀人才是北京中关村的一个重要的动力。围绕以人聚产的发展理念,我们不断完善配套设施。在科技城一期的开发过程中,我们着重打造人才公寓、露营基地、图书馆、滨水慢行步道等配套设施,应该说在我们引聚优秀人才方面,这些配套设施都发挥了非常关键的作用。目前我们已经开启了二期5.25平方公里的基础设施建设,在这个过程中我们打造了12个主题园区,总面积是55万平方米,同时我们也推出了精品人才公寓。与此同时南开中学京津中关村科技城学校,目前主体结构已经封顶,我们将全力推动学校在明年投入运营星空xk体育官网,应该说这些配套设施的引入和各类活动的集聚为我们把中关村科技城真正打造成一个吸引优秀年轻创业者,产、城、人、景、文融合发展的浪漫活力之城,提供了坚定的支撑。

  第三方面是我们不断优化营商环境,应该说好的营商环境一直是京津中关村科技城非常闪亮的名片,是我们开展产业组织、人才集聚的有力抓手。在过去的实践工作中,针对企业的需求服务,我们探索出了拿地即开工、竣工及投产等新模式。现在我们在科技城也设立了行政审批的分中心,选派了很多业务骨干担任首席审批官,推出了政务服务“654”陪跑机制,从企业的前期接触,到企业整个的相关手续办理,到企业的开工建设,落地投产、达产,提供全方位全过程的服务。

  记者提问五:京津冀基础研究合作项目是三地创新协同的重要内容之一,请介绍一下这些项目开展的情况?在深化京津冀基础研究合作方面,下一步有怎样的安排?

  朱玉兵介绍:京津冀作为引领全国高质量发展的三大重要动力源之一,拥有数量众多的一流院校和高端研究人才,创新基础扎实、实力雄厚。2014年起,京津冀三地科技部门就率先在基础研究领域开展创新协同,先后聚焦“南水北调环境影响”“京津冀一体化交通”“智能制造”“精准医疗”等领域,累计实施京津冀基础研究合作专项177项、支持经费8600余万元,项目成果已在相关领域得到实践应用。比如,对南水北调工程环境影响的研究,有效促进了雄安新区的生态规划、环境保护和水资源合理开发利用;对京津冀地面沉降区轨道交通状态的研究,已应用于京津城际铁路沿线典型沉降段整治,以及大张高铁、雅万高铁等工程沿线地面沉降工程设计。

  一是持续扩大项目资金规模。继续采用“五统一”的模式(统一组织、统一申请、统一评审、统一立项、统一管理),就三地共同关注的科学问题,实施京津冀基础研究合作专项,加大项目的支持力度,力争支持资金实现“三连跳”,即三地支持资金规模从之前的每年1200万元,增加到去年的2400万元,今年计划增加到3000万元。

  二是聚焦产业需求组织合作项目。坚持产业应用为导向,聚焦三地“六链”产业布局等共性问题,特别是产业链中的“卡点”问题,凝练形成基础科学问题,开展协同攻关。昨天,在中关村论坛上,三地科技部门联合发布了今年的京津冀基础研究合作专项指南,聚焦“新能源与智能网联汽车”“机器人”等领域,支持50项基础研究合作专项。

  三是搭建高水平交流平台。今年,三地将继续举办“京津冀青年科学家论坛”,聚焦科技前沿领域,邀请两院院士、知名专家及青年才俊,面向京津冀三地青年人才开展学术交流,促成彼此合作,推动创新协同。

  记者提问六:下一步,滨海新区在推动京津冀科技创新协同方面主要有哪些谋划和举措?

  刘朱岩介绍:2023年,滨海新区加强京津冀科技创新协同,京津冀食品营养健康与安全创新平台获批国家卫健委区域性营养创新平台试点。京津冀生命健康先进制造业集群获批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成为目前国内唯一一家跨省联合的先进制造业集群。全年吸纳北京技术合同突破100亿元,输出京冀技术合同达到328亿元,创历史新高。

  今年,我们将继续扎实推进京津冀科技创新协同走深走实,主要从4个方面发力。

  一是畅通道,深化协同联动机制。加强与海淀、丰台、怀柔等北京科创资源富集区域各类创新资源的科技创新协同联动,共同谋划协同机制和一体化发展新模式。加强与京津冀国家技术创新中心的对接联系,发挥海河实验室、重大创新平台和产业园区等科创资源集聚优势,探索科研机构和企业合作的新机制。

  二是建平台,建强创新资源承接载体。推动药研院等与央企深化合作,共同争创全国重点实验室。聚合京津冀高校院所、科技企业和服务机构,支持优势产业龙头企业牵头组建一批体系化、任务型跨区域创新联合体,争取国家各类重大专项。探索跨区域“投资+孵化”模式,加大企业孵化力度。

  三是广对接,精准开展多元交流合作。争取中央引导地方科技发展资金和超长期国债,盘活科技资源,实施一批具有科技标识度的大项目。鼓励京津冀专业化技术转移机构开展京津冀三地市场化合作,共享科技成果、技术需求等资源。全面对接国家级院所,争取在新区布局成果转化基地。

  四是育人才,打造产业创新高素质队伍。提升高质量人才供给,深入实施领军人才等高层次人才引育项目。加快引进和培育转化经验丰富的领军人才,跨学科交叉人才、科技创投人才、知名职业经理人、连续成功创业者和具有海外创业背景的归国人才,形成“科研工作者+工程师”联合攻关科研组织形式。同时,打造技术转移专业培训体系,形成以“培训+考试+实操+绩效”综合认证“技术经理人”职业化发展模式。

  李静介绍:2023年,我们高标准建设天开高教科创园,推动驻区企业与京冀两地联动实现科技成果转化,输出京冀两地项目655项,技术交易额12.45亿元。吸纳北京项目140项,技术交易额达15.42亿元,位居全市第二。推动南开区企业与京冀两地合作项目39项,其中与北京市企业合作23项,与河北省企业合作16项。

  今年,我们将进一步强化京津冀科技协同,做实“科教立区”文章,在发展新质生产力上勇争先、善作为,高质量打造京津冀协同发展承接平台。

  一是以天开园核心区建设为抓手,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务实推动与北京科技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合作,力争两校在天开园核心区设立国家大学科技园天津基地。持续强化天开园京津冀产业合作重点平台作用,推动更多成果“北京研发、天津转化”,支持南开区龙头企业积极参与北京重点项目和雄安新区建设,强化京津冀产业体系融合,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

  二是以技术市场合作为抓手,不断强化科技创新协同。会同市级部门着力推动京津冀国家技术创新中心天津中心建设,打造科技创新协同的桥头堡。持续推动三地技术市场合作,力争与北京地区技术交易额增长10%以上。支持南开区龙头企业与京津两地企业、高校院所组建创新联合体。加快推动8358所南开所区开工建设,吸引更多央企创新板块落户南开区。

  三是以深化与中关村合作为抓手,推动京津科创资源共享。与中关村科技园管委会建立科技创新协同联络机制,发挥启迪之星、迈科技等企业纽带作用,引入更多北京尤其是中关村风投创投、概念验证、孵化转化等科创服务资源落户南开区。发挥南开区检验检测、研发设计等资源优势,增强辐射北京、河北的能力,提升产业整体水平。

  记者提问八:京津中关村科技城作为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背景下京津两地共建的重点平台,在承接北京科技成果转化上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科技城在承接北京创新资源和研发成果落地转化方面有哪些举措?

  王浩介绍:北京研发、天津转化科技成果的这种研发转化是一个系统性工程,宝坻区以及京津中关村科技城,一直以来利用我们的交通空间、要素成本、场景等优势,在努力探索“北京研发、天津转化”的有效途径,我们主要在三个方面做一些探索。

  第一个方面,我们是发挥企业的主体作用。应该说科技城自开发建设以来,引进了一批北京的优质企业,这些企业自带流量,带了很多北京高校的科研成果在科技城转化落地,比如说合众汇能、海迪特新材料,这些企业就是转化了清华大学、北京科技大学等高校的科研成果。与此同时,在发挥企业的创新主体作用的同时,我们还积极地帮助企业对接北京的高校科研院所资源。就在前不久我们帮助科技城的几家企业,像新松机器人、居然之家智慧物流基地、光环新网项目,对接了北京大学计算机学院,在人工智能人工视觉、智慧存储、智慧物流等方面做了非常深入的产学研对接,也达成了初步的合作意向。

  第二个方面,我们是要积极地发挥北京大院大所的作用。科技城目前已落地像北京大学科技园天津分园总部、清华大学紫荆创新研究院中试基地、北京科技大学无人机创新中心等平台。今年以来,我们也在对这些平台进行提质增效的工作,更好地发挥这些平台的对接作用。与此同时,我们将积极推动由北京计量院、天津计量院携手打造的国家级计量检验检测平台的提质增效,汇聚更多的创新资源要素。

  第三个方面,依托我们与北京中关村的这种深度的合作模式。我们积极地引入北京中关村的专业化园区,特别是吸引这些专业化园区在科技城设立分园。目前,北京中关村的医疗器械园已经在科技城建设了分园,去年实现了竣工验收,目前初步已经有20多个项目签约落地。应该说在北京中关村这些专业化园区富集了大量的人才技术,很多的初创团队在北京中关村的这些专业化园区不断地成长,科技城利用自己的空间优势,吸引这些专业化园区在科技城建设分园,为这些项目不断发展壮大、转化落地提供了很好的平台支撑。

  今年以来,我们将推动医疗器械园二期的开工建设,同时积极引入北京中关村软件园、集成电路设计园等专业化园区在科技城落地。(中宏约作者王敏报道)

联系地址:江西省萍乡市芦溪县芦溪镇新田村213号

联系电话:400-123-4567

E-mail:baidu@Ldgbcv.com

服务热线:13800000000

扫一扫,关注我们

Copyright © 2012-2024 萍乡市玖航汽车销售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HTML地图 XML地图txt地图 | 赣ICP备2023005358号-5

赣ICP备2023005358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