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5日下午,市政府新闻办组织召开“走在前 开新局”主题系列新闻发布会第1场。介绍2024年济宁市推进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有关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
今年1月中旬召开的市“两会”,锚定“走在前、开新局”,将乡村全面振兴作为全市“九大战略”之一,要求学习运用浙江“千万工程”经验,加快建设现代农业强市,在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引领区上实现新突破,为全市农业农村工作指明了方向。
将粮食生产作为“头等大事”,继续落实“135”路径模式和“212”工作机制,稳面积、提单产双向发力,力争粮食总产量突破100亿斤大关。
一是抓良田。坚持建管并重,新建和改造提升高标准农田40万亩。压实县市区政府管护责任,坚持谁使用、谁管理,做好建后移交,确保有人管;推广高标准农田建设工程质量保险,确保重大损毁能托底、有保障、长久发挥作用;依托全国首批高标准农田卫星遥感试点市,全覆盖排查、科学监管;组织质量管护“回头看”,建立台账、及时整改。11个产粮大县,每个县至少建设1处“万亩示范片”或“千亩示范方”;143个涉农乡镇,每个乡镇至少建设1处“百亩攻关田”,单产提升“示范片”“示范方”达到20万亩以上。
二是抓良种。围绕大豆、小麦、大蒜三大种业,研究制定具体方案。依托兖州、嘉祥、汶上3个国家级制种大县,打造全国一流种业基地。培育2—3家“育繁推”一体化种业龙头企业,大豆、小麦、水稻、花生良种繁育面积不低于70万亩。
三是抓良法。制定小麦、玉米、大豆等单产提升济宁方案,邀请国家、省知名专家常态化培训。建立技术专家库,提高种植精细化水平,降低病虫害和极端天气影响,助力丰产丰收。
二、抓好“百区千村”示范创建、农民群众收入、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在增加农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上“走在前、开新局”
一是深入推进乡村振兴“百区千村”示范创建。结合济宁市东部山区、西部平原、南部湖区、北部黄河滩区的实际,坚持全域化、整片区推进,去年实施了乡村振兴“百区千村”三年行动,从2023年开始,每年建设100个左右示范片区,辐射带动1000个左右村庄,利用3年时间,到2025年,建设300个左右片区,辐射带动3000个左右村庄。去年,建设了第一批118个市级示范片区。今年将全力抓好第二批96个片区创建。通过抓整治、带产业、促增收,努力在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中走在前、作示范。
二是多渠道增加农民群众收入。持续提升粮食单产,增加粮食产量,提高种地收入。与人社部门紧密配合,多渠道扩大就业岗位,增加务工收入。扩大乡村振兴合伙人模式,发展租赁经济,盘活闲置资源,增加村集体收入和农民财产收入。加大金融支持创业,巩固“三资”清理成果,发展优势特色产业,带动农民经营性收入。及时足额落实惠农政策,增加转移性收入,确保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幅继续高于全市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增幅、高于全省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幅。
三是持续提升农村人居环境。围绕改善农村公共环境,深化拓展“三清一改两提升”内涵,聚焦突出问题,补齐基础设施短板,组织村庄清洁行动“春夏秋冬”战役。全力推进省级、市级和美乡村创建。按照“一年强基础、两年求突破、三年塑品牌”思路,2024年创建人居环境A类村500个、B类村800个、C类村1000个,让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
三、抓好农业产业化发展、农村社会化服务,在打造现代农业产业体系上“走在前、开新局”
农业产业化发展方面。将聚焦金乡大蒜、邹城食用菌、微山渔湖产品、梁山肉牛等四大产业集群,分类制定攻坚方案。重点扶持20家龙头企业,稳定提升规上农产品加工企业营收。培育20个按揭农业项目,放大挂职金融副镇长作用,解决好种植户、养殖户资金等难题,尽快将农业建成现代化大产业。
农村社会化服务方面。坚持提升与培育并重,解决合作社管理松散、运行不规范、组织不紧密等问题,新评定省级以上合作社示范社(场)100家,规范提升11个社会化服务中心,每个县市区至少成立1家社会化服务联盟,粮食托管服务面积超过800万亩次。与市供销社协同联动、紧密配合,依托“济时雨”,提升社会化服务水平,节约投入、提高产能。
四、抓好科技提升等“六大行动”,在增强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内生动力上“走在前、开新局”
一是科技提升行动。在推广模式上,实行农技专家与示范片区结合,走进田间地头,实现科学育种、育苗、田间管理新突破。在人才队伍上,壮大新型职业农民队伍,新培育爱农业、懂农业、会管理的高素质农民3000名,新增齐鲁乡村之星65名、数量保持全省第1。在耕种收手段上,基本实现机械化全覆盖,降成本、增产量、提效益。
二是数字突破行动。大力推广数字化服务,探索建立“耕、种、管、收、销”全环节数字化服务平台。提升数字化服务质量,持续打造一批智慧农业典型应用场景,为农业高质量发展注入“数字动能”。
三是质量安全行动。擦亮国家农安市“金字招牌”,强化饲料、农兽药等源头监管。健全完善可追溯体系,实现全要素、全链条质量可控。加大监督执法力度,加强风险防范,全力保障从田间到餐桌“舌尖上的安全”。
四是品牌培育行动。依托“济宁礼飨”,每个县市区打造1个“爆品”特色农产品,形成“1+14”品牌矩阵。深度融合济宁市优秀传统文化、农耕文化,聘请专业团队包装设计,打造“有文化”的农业品牌。借助知名展会、媒体宣传、专家推介、“村村红”四大窗口,扩大济宁农产品美誉度。
五是绿色增效行动。坚决贯彻落实黄河流域、南四湖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加强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减少化肥、农药使用量,秸秆、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分别保持在96%、91%以上。
六是改革创新行动。重点在农业生产、农村管理、农民生活三个方面改革创新,稳妥推进金乡、微山承包地细碎化省级试点,全力争取国家宅基地改革、农村改革实验区、农村产权制度改革等试点政策落户济宁,为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增添活力。
为确保高质量完成全年重点任务,市农业农村局将坚决贯彻落实全市高质量发展动员暨干部作风建设大会精神,“三争四敢”抓落实、乘势而上再突破,大力倡树立说立行、抓铁有痕、求真务实、敢闯敢拼的工作作风,确保新的一年各项工作快起步、快行动、快见效,奋力夺取首季开门红、开门稳,努力在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引领区、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新征程中,趟出新路子、展示新作为、取得新成效。
种子是农业的“芯片”,济宁是粮食大市,也是种业大市。请问,下步如何进一步抓好种业,尤其是种业产业发展壮大?
现代种业是现代农业的基础,种业企业是技术创新的主体,也是现代种业高质量发展的骨干力量。下步,将引导资源、技术、人才、资本等要素向种业企业集聚,推动种业领域人才链、教育链、产业链、创新链“四链”融合,加快实现由种业大市向种业强市跨越发展,为全国农业用种安全继续做出济宁贡献。
一是强化种业科技创新。支持科研院所、种业企业开展种质资源收集保护,争创国家级、省级种质资源保护单位,推动大豆、小麦、大蒜、水稻、花生、甘薯、特色畜禽等地方特色品种产业化开发。支持优势企业自建育种研发机构或与科研院所、高等院校联合,建立协同创新育种平台、种业创新研发中心、种业部(省)重点实验室。鼓励育种单位积极申请院士工作站,依托省级筹建的分子育种技术、种业大数据信息等共享服务平台、区域创新中心等,实施育种联合攻关,集中攻坚种源“卡脖子”技术及重大突破性新品种选育。充分利用嘉祥大豆、兖州小麦、金乡大蒜、鱼台水稻、济宁特色畜禽等种业产业优势,加强与中国农科院、中国农业大学等国内重点科研院所、头部种企联系,搭建国内重点科研院所、种业龙头企业与县域优势产业强强联合平台。
二是强化种业龙头培育。鼓励企业兼并重组、整合资源、优化配置,培养航母型企业、“隐形冠军”企业和优势企业集群。推动具备条件的优势种业企业上市。认定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等,向种业企业倾斜。借鉴国内外成功企业的管理模式和管理方法,建立完善现代企业管理制度,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做大做优做强种业品牌,打造全国种业知名品牌和最具竞争力的种子企业。
三是强化种业技术服务。加强4个国家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综合试验站、10个省级综合试验站及济宁市现代农业产业发展创新团队建设。进一步完善展示评价基地布局,组织基础条件好的种业企业展示评价基地申报国家、省农作物品种展示评价基地。健全市、县、乡三级新品种展示评价推广体系,实行主推品种发布制度和形势研判,及时退出不适宜继续推广的品种,加快品种更新换代。开展农作物新品种的大田生产试验、畜禽新品种(系)中试和良种良法配套技术研究与推广,加速新品种、新技术的推广应用。优先将企业优良品种推荐为省主要粮油作物主推品种和省农作物优良品种推广目录品种。
四是强化政策支持扶持。引导银行机构加大对种业企业信贷支持力度,支持开展植物新品种权、商品权等抵(质)押贷款业务。将种子加工、播前处理和育苗、育种等设备纳入农机购置与应用补贴范围,对符合条件的购机户购置机具给予补贴。继续落实小麦、水稻、玉米等制繁种政策性保险。鼓励有条件的县(市、区)开展大豆、花生、水产等特色品种制繁种保险。在符合法律法规的前提下,依法保障种业企业科研、种子加工车间、种子仓储等建设用地。
五是强化人才引进培养。完善企业科研人员职称评价标准,鼓励科研人员按规定到种业企业兼职、任职。支持种业企业建立博士后科研工作站、院士工作站、实践教学基地,提高待遇,畅通职称晋升渠道。支持种业龙头企业参与现代农业高等教育共同体建设,培养和引进一批种业领域领军人才、骨干人才和科研辅助人才。
培训壮大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是建设现代化农业、促进乡村全面振兴的重要支撑。请问,在这方面,今年有什么具体举措?
通过多年的培育,全市现有农民合作社18224家、家庭农场37529家,其中国家级示范社36家、省级262家;省级示范场71家。新型经营主体在促进小农户与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推动农业现代化和乡村振兴中发挥了重要的引领作用。今年,将重点培育一批在特色产业方面引领带动能力强的主体,树立一批立起来、走出去、叫得响的示范典型。
一是抓好规范管理。联合市场监管等部门,通过现场查看经营场所、生产基地、管理制度、财务会计账目等方式,对合作社经营状况作出准确判断,对摸底排查发现问题的合作社,逐一建立问题台账,做好“异常社”动态清理。规范农民合作社财务管理,提升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规范化水平。在家庭农场大力推广“随手记”记账软件和“一码通”,做到账务账目规范清晰。
二是强化示范引领。同步开展市、县两级示范社、示范场创建工作。持续扩大主体组织规模和农户覆盖面,实现县级以上合作社数量、质量“双提升”,形成一批可推广、可复制的成功模式和示范典型经验。提前部署,择优遴选储备,推荐今年国家、省级示范社和省级示范场。
三是强化人才培育。拓宽选聘渠道,把优秀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头人、社企对接服务方、农业乡土专家、种养能手、农技员、农业农村经济研究领域的专家学者纳入辅导员选聘范围,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提供精准指导服务。细化辅导员工作职责,加强辅导员岗位培训。加强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头人的业务培训。今年,全市培育高素质农民不低于3000人。对每年新评定的示范社、示范场带头人,实现培训全覆盖。
四是提升土地适度规模经营水平。在充分尊重农民意愿的前提下,积极引导农民群众依法依规进行土地经营权流转,市县两级建立流转台账,加强对流转情况的跟踪监测。引导农民群众土地流转,重点要依托村党支部和村集体经济组织,充分发挥与群众联系密切的优势,吸纳更多的农户以土地入股的方式,参与到土地流转上来,发展适度规模经营。推广金乡“小田并大田”土地综合改革,提高土地规模化经营水平。
五是积极拓展农业社会化服务功能。大力发展代耕代种、代管代收、全程托管等社会化服务,促进农业节本增收、提质增效。联合市供销社积极引导社会化服务组织在做好“耕、种、防星空体育app下载、收”等业务的同时,大力推进向“两端”延伸,一方面,进一步拓展农机、种子、化肥、农药的推广供应,另一方面,大力发展粮食加工、储存、烘干和销售。
六是持续打造济宁“济时雨”农业社会化服务品牌。广泛吸纳村“两委”、农业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社、种养大户、农村能人等加入,探索实施“服务组织+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村集体组织+农户”组织形式。分类实施社会服务。支持东部山区开展“菜单式”单环节、多环节服务,支持粮食产区开展全程托管服务,支持经济作物为主的地区开展市场化、个性化服务。以县为单位,通过购买服务、挂牌委托等方式,建设区域性农服中心,全力打造综合服务平台。
当前,正是做好春季农业生产尤其是小麦田间管理的关键时期。请问,这方面农业农村部门有什么具体举措?
据农情调度,今年全市春播农作物意向面积154.6万亩,比去年增加5万亩以上。全市已储备化肥14.1万吨、良种305吨、农药1911.2吨、农膜2956.8吨,农资供应充足,能够满足生产需要。为抓好春季田间管理,农业农村部门针对当前小麦生产实际,制定了《2024年全市小麦春季管理技术意见》,并通过电视、微信、明白纸等多种方式积极宣传。组织开展了全市小麦单产提升关键技术视频培训班和全市小麦茎基腐病防控技术培训会。近期,市县两级农业农村部门将落实落细麦田管理措施,指导县市区统筹做好划锄、保墒增温、肥水调控、化学除草、病虫防治、技术培训等工作。市农技人员全部下沉一线,分县区开展包保帮扶;县级也采取包乡镇的形式,县、乡农技人员共同分区域、分地块到村开展帮包指导服务,帮助群众解决生产实际困难,全力保障麦田管理质量,为夏粮丰产丰收打下坚实基础。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星空体育app下载星空体育app下载